——改革开放四十年盱眙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王宇/文周海军/图
时间记录一切。改革开放40年,不仅记录下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记录下盱眙蒸蒸日上的发展、记录下盱眙旅游事业从无到有的茁壮成长、记录下盱眙文化事业日益缤纷的巨大变化。
从空中俯瞰,盱眙是一块绿色福地,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明祖陵景区绿阴如盖,天泉湖旅游度假区秀丽如画;走进去探访,盱眙又是一片红色土地,盱眙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先烈足迹从这里追寻,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传承。这些仅仅是盱眙殷实文化旅游“家底”的一角,是魅力盱眙长卷中的局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盱眙文化旅游从悠悠岁月中走来,在改革中起步、在探索中发展、在调整中提升,如今已然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项目带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如果要问改革开放四十年,盱眙哪些领域变化最大,旅游业一定榜上有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盱眙在思考、在行动。
早在2002年,盱眙县委县政府就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2013年起连续四年实施乡村旅游4A级景区免费年,2017年,以“泛产业融合、全域化旅游”为引领,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泉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区”创建工作,同时,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金陵山庄五星级度假酒店、翡翠谷养生养老社区、天泉小镇、铁山寺滑雪漂流、第一山古城改造……以大景区建设为载体,盱眙积极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力强的大项目,挖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县委书记梁三元说,旅游业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对加快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盱眙以组建文体旅游集团为载体,打造百亿级文体旅产业,扩大和提高了“盱眙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现在,走进天泉小镇,整排的农家乐掩映在湖光山色中。在风光如画的村落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品农家饭,或在农家客栈小憩,或漫步在村间小道,尽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农家生活。
村庄变美了,也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天泉湖镇周边116个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户均年营业收入超过20万元。“虽不是节假日,可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依然不错,每天仍有十五六拨客人。”竹然居农家乐老板陈开山自豪地说,入冬前,到村里考察、摄影、写生、观光的客人特别多。
创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升级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目前,盱眙已经建成新华水上淮河风光带、怡亨酒庄、城市桃园、体育公园等一系列特色高效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今后,盱眙美丽乡村建设将走乡村旅游创新化、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集高效农业种植、生态观光、花卉苗木、果品桃梨、特色蔬菜、葡萄酒酿造、水果自采自摘、游玩农家乐于一体,四季皆美景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盱眙让休闲更有味。近年来,盱眙围绕“乡村风貌、乡村风情、乡村风物、乡村风味”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乡村创客等旅游业态。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进行荒山开发、水产养殖等,相继建成的玉皇山生态园、中澳乐博园、月亮山生态园、满江红龙虾产业园等乡村旅游点,使昔日的荒山野岭成为“春有花、秋有果”的绿色田园,昔日的沼泽滩涂成为“夏有虾、冬有鱼”的生态水乡。
“山水人文地,文旅产业兴”。盱眙作为江苏为数不多的山水兼备的城市之一,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产业基础较好。40年间,盱眙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称号。
夯实基础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书香,像清晨薄雾一样缭绕在盱眙上空、渗入盱眙的肌理、融入盱眙人的生活。今年4月20日,盱眙首届“第一山读书节”正式启动。其中,“记住乡愁”原创作品征集暨端午诵读会被批准纳入龙虾节子活动。首届“第一山读书节”涉及面广,覆盖到农村、机关、社区、家庭、企业等方面,不断培养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意识。在全县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还建立法制宣传点,设立法律图书角,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和老法律工作者“四老”人员担任法治宣传员,引导农民学法、用法、守法。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结合周恩来读书节,精心组织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宣传月活动,荣获“江苏省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县”称号。
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农闲时打牌、唠嗑是普遍的休闲方式。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追求也更高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电影放映队等多种新型文化形式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在管仲镇金陡湖村农家书屋内,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前来借阅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位坐在书屋一角看书的村民说道,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让他们这些渴望知识、热爱看书的人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享受,闲暇时读书、上网、听戏、健身……曾经只能在电视中出现的生活现在终于实现了。
山抱着、水润着的盱眙城,因着这不绝的袅袅书香,传统文化的基因得以代代传承。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激发了盱眙人的文化活力与创造力,为盱眙文化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这四十年,是盱眙文化发展迅速、成果最丰硕的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品牌培育成效显著、遗产保护步入规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丰富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文化
龙虾美食文化是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盱眙人思想解放的伟大成果,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样本。盱眙始终坚持“办节为媒、推介为主、招商为实、发展为本”的办节宗旨和“四国联动、六地联办”的办节格局,围绕“小龙虾”做足“大文章”,连续19年举办龙虾节,培育成特色主导产业,品牌价值、产业规模双超百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第一产业。
龙虾节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登高望远”大型综艺晚会、“盱眙之恋”大型龙虾宴晚会等亮点纷呈的龙虾文化层出不穷;“登高望远”综艺晚会美轮美奂,“盱眙之恋”万人龙虾宴虾香四溢,闭幕式“难忘盱眙”文艺晚会绚丽耀眼,龙虾烹饪大赛角逐争霸;2018盱眙龙虾香米·绿色丰收节“虾稻欢歌——稻田音乐会”更呈现出欢腾的绿色丰收景象,进一步助推了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走出江苏、走向世界。
春风拂面暖,催开花千树。一系列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一个个推介展演丰富多彩……盱眙正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泉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区域产业,全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迈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