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白鹭湖小学教育信息化成长之路
淮安市白鹭湖小学创建于2012年,目前有50个教学班116名教师2400余名学生,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全校教师平均年龄29.3岁,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幽雅的年轻学校。近年来,该校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
建校第三年,时任副校长钱峰在外出培训中接触到教育信息化项目,他深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管理和教学便捷高效、让教学冲破传统模式迫在眉睫。于是,他身先士卒打磨了一节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数学课,投稿参加当年中央电教馆的“第九届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大赛”,一举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还受邀参加在青岛举行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
首战告捷,他立即召集教师组成信息技术团队,并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在历经3个多月的打磨之后,11位老师将自己的录像课传至“第十届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大赛”组委会,令人惊喜的是,9节荣获国家级大奖。这一消息令全校振奋,也让全体教师看到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同年,为了确立学校未来发展方向,让信息技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钱峰积极向淮安市电教中心申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用课题来组建团队,借课题促教师发展。
困难重重凝心聚力共渡时艰
2016年,在时任校长张元国的倡导下,白鹭湖小学开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然而,一个个“拦路虎”横在面前: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学校信息化基础几乎为零。
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该校袁月老师经过区、市两轮竞逐,最终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淮安市参加江苏省“领航杯”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彼时,学校连一间可以录像的教室都没有。学校当机立断,向近邻中学借教室录课、向驻地的厂家借用平板、向相关技术部门借用人才。张元国开车赶赴扬州,亲自带领辅助团队为老师服务。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袁月老师取得江苏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大赛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面对困境,学校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配齐基本硬件;二是打造自己的信息技术团队。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陆续走进了白鹭湖小学的教室,标准化微机室、录播教室、交互一体机随后也呈现在师生面前。学校还挤出资金,改造校园局域网,接通了千兆校园网络。
当时,最重要的是要让设备成为真正意义的“助学者”。没有范例,老师们就和软件开发方的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研讨,交流自己的需求,让软件为课堂和学生服务,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突破和提升。对于这样的改变,王伟敏老师说:“我并不比其他老师强,我唯一做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课堂,让教师们更方便教、学生们更爱学。”最初,她通过信息技术突破了图形类的数学课堂,利用交互类设备功能使更多学生可以即时展示学习过程。再后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利用交互设备改变自己的课堂。短短三年时间,王伟敏就获得两节全国赛课一等奖、一节部优、两节省优,这也是该校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下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缩影……
提升素养倾力打造优质团队
2016年底,白鹭湖小学成功创建淮安市“智慧校园”,在校长钱峰的带领下开启了自主研发之旅。“一切从头开始,向书本学习,向其它兄弟学校学习,阅读大量书籍;课题组团队成员经常泡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交流操作心得;通过网络结交专家,向他们请教。每天我们都劲头十足,因为我们有的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腔热情。”钱峰说。
此后,学校又结合创建“智慧校园”平台,为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培训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多次邀请兄弟学校老师,市、区信息中心和电教馆专家来校作专题指导;主动承办市、区信息化赛课、研讨活动;送教师参加区、市、省、国家级信息化培训……通过基础培训、视频培训、专家培训、网络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方式,稳步提高了广大教师多媒体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该校利用市级课题平台,努力创设“交互式”课堂活动,让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寻求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教师素养急需提升的现状,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创设信息化竞赛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层出不穷。在原清河区教师“微课”大赛中,该校有50多节课获奖;在区“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中,10多位老师获奖;在区多媒体课件竞赛中,有40多节课获奖,其中推送市级比赛10多节课。
成果丰硕扎根课堂百花竞放
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成了高标准的录播教室、标准的一体机互动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网络监控室、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教师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在经历了反思—提升—归纳—总结的螺旋上升过程后,教师们在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大放异彩:2016年,在市微课大赛中获奖10多节,教育信息化优课获奖8节;第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6节,省级优课6节,市、区级优课80多节。
2015年,在中央电教馆举办的新技术新媒体课堂教学大赛中,学校虽只有一位老师参加,但取得了国家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6年,学校参赛人数增加至11人,其中9人获奖。在2017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大赛中,该校参赛26节,共有18位老师获奖,占淮安市获奖总人数的22.8%,位列全市第一名;其中一等奖4人,占一等奖总数的19.1%。今年,白鹭湖小学在全国大赛中独占鳌头,全校送审参评72节课,其中53节获奖,同期对比去年,获奖人数的记录再次被刷新;4位老师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占淮安市获一等奖总数的25%;20位老师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占淮安市获二等奖总数的33.9%;29位老师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占淮安市获三等奖总数的33.7%,彰显了智慧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应用中快速、健康增长的态势。
2018年,钱峰的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顺利结题。淮安市电教馆馆长杨轶在结题报告会上指出:白鹭湖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探索,尤其在课程资源建设、软件系统、学习平台、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让信息化发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和突破口,也打通了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在淮安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值得学习和推广。
辐射边疆情系兵团播种希望
2017年9月,钱峰被派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4团中学挂职交流,他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火种带到了边疆。他首先用《创新引领发展,融合促进成长》这一专题讲座唤醒当地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热情。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技术,他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一体机、交互式白板、互动教学软件的功能使用。他还播放了十多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并讲授使用方法,这让当地老师大开眼界。
就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水中,他的课堂和讲座在兵团激起层层涟漪,老师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教育信息化。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钱峰组织兵团的老师参加2018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他带领11位教师历经三轮磨课、试上,指导课堂教学五十余节次。面对兵团视频制作技术不足的困境,他把这11节课的录像全部发回淮安剪辑,再请技术人员加工、合成。经过层层选拔,9人在此次大赛中喜获佳绩,占该校参赛人数的81.8%,占兵团获奖人数的39.1%,占自治区获奖人数的18%,共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张雯老师,作为兵团唯一代表被推选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现场大赛。这在兵团的信息化教学进程中还是首例,钱峰校长对张雯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打磨,并从教学重点、拓展延伸等方面提出很多交互式可操作建议。在他的指导下,张雯老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现场观摩赛中再次获得一等奖。
钱峰还对124团中学参加第七师“希沃杯”说课大赛的10位老师进行指导,他对每位参赛老师的课件、软件进行多次调试,直到他们运用自如。
今年3月,钱峰校长主动联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教育局与淮安市清江浦区教育局,提出举办七师和清江浦区首届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他多方奔走,全面协调,终于确定于5月14日在124团中学举行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淮安与新疆两地的长期学术交流由此拉开序幕。
脚踏实地满怀信心展望未来
郭沫若在散文中写道,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小人以学校校名,表其形,取其意,确立了“格于局、形于势、据于学、依于道”的教育理念核心——适切教育。信息化教育的适度发展,给孩子留潜力;信息化教学更适合因材施教,形成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的适时介入遵循规律,恰逢其时。
未来,白鹭湖小学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更大效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互联网+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升级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学科融合必将助力学生“适切”发展。该校将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