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齐一流大湾区 粤港澳这些投资机会不可错过
(原标题:看齐世界一流大湾区粤港澳这些投资机会不可错过)
“世界第一流湾区扬帆起航。”
2月18日,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落地之后,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在其研报中这样展望。
2.7万字,涉及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未来二三十年规划,《规划纲要》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和规划进行了明确。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后的第四个世界级湾区,并在人口、进出口总额、占地面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经济密度却明显偏低,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影响力、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环境品质等方面与其他湾区存在一些差距。《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明确了协调区域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等目标。
对于此,资本市场最先反映,《规划纲要》落地第二天,尽管A股表现平稳,但相关概念股却迎风起舞,港股市场亦有所动。
在比肩世界级大湾区的建设之路上,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怎样的大湾区
1月11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国家关于港澳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政策。并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湾区历来是世界创新发展的高地,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根据《规划纲要》目标,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深圳将努力成为具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并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在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团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四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等方面都延续了以往的说法,整体结构也与预期的基本一致。科技创新方面,利用三地之间优势互补的特点,将港澳机构参与内地科技计划的范围从省级拓展到了国家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在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规划,有望通过协调机制解决“断头路”问题;对外开放方面,利用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在完善已有的股票、债券互联互通机制的同时,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将上海FTA账户体系的经验复制推广至前海,拓展离岸账户功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此外,市场关注最多的是制度安排,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既是一种制度上的灵活优势,但也意味着一体化发展中会面临挑战,如何提高各个地区的协调性,形成发展的合力,将是规划发力的重难点。
投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诸多券商给出了投资路线图。
在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看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
黄文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泛的产业结构,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之外,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优质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也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黄文涛认为,可以关注创新经济发展新阶段下的新经济。
国盛证券给出了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四条路线图:
港口:消除内部同质竞争,航运中心地位强化。规划中提出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湾区发展对港口有促进整合,提升贸易量。
高速: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协调区域发展之必需。规划中提出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的出省通道
机场:受益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规划中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房地产:产业升级+人口集聚效应带来地产繁荣。产业升级+人口集聚提升房地产需求量和价,有利于土地储备充足的房企。
华泰证券研报则在基建、港口物流、金融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基建投资一方面来源于广东和香港与澳门的联通,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落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为24.5%。如果再算上香港贸易中心每年8万亿左右的进出口(含转口)贸易额,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基地。
平安证券研报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经济领域或将诞生未来的科技巨头,珠三角上述产业的发展也将显著受益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除港区建设、港区物流等领域外,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团队还提到应该关注湾区特色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近十年都呈现人口净流入的状态,为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人口红利,从规划方向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将依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驱动,大数据、半导体、云计算、金融、生物医药、休闲服务等领域有望诞生领先企业。人口持续流入及基础设施完善,有助于在当地有土地储备地产公司的价值重估。
而对香港和港股市场的影响方面,《规划纲要》对香港的金融、贸易、地产等优势均具有非常直接和长期的战略利好。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团队认为,可以关注将受益于创新和开放政策利好的本港龙头金融企业;本港地产行业亦有望随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的再度激活而获得利好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