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优享相当于专车和快车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城市出行服务的“一等座”。她透露,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优享的单日订单峰值达到200万单。
CFP 供图
时代周报记者 陆一夫 发自北京
在沉寂了将近一年时间后,Uber以另外一种姿态回归大众视野。11月2日,滴滴出行优步事业部总经理汪莹宣布优步中国APP界面升级,接入“优享”产品。
25座城市,最高日订单超过200万,这是“优享”在过去八个月里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作为优步事业部孵化的新业务,滴滴快捷出行事业群总经理陈汀对“优享”寄予厚望。他将优享比作天猫,后者在阿里的电商业务比重中逐渐超过了淘宝,成为营收的主力,“优享全职偏多,但是快车主要是兼职,未来优享有机会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类型”。
联系到早前滴滴再次调整组织架构、强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信号,优享正式接入Uber客户端可以视作是网约车细分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也是滴滴对新进场玩家的一次反击—在新政落地一周年之际,摩拜、首汽乃至美团等以各种形式介入网约车领域,试图重新割据这片已经被滴滴占据的领土。
不过,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滴滴似乎从不畏惧竞争。汪莹表示,不管有多少入口,最后还是取决于用户能否叫到车,从线上下单到线下打车是非常系统的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一个事情,不管新的市场还是旧的市场,你得知道它的关键点在哪里。别的领域经验他们可以借鉴,但是(移动出行)很不一样。”
差异化协同
随着网约车的市场格局基本确定,滴滴开始转向走精细化运营,其中快车和专车之间的中间市场被认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这导致滴滴和Uber开始在车型、服务、价格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前者要做一个囊括出行大部分场景和产品形态的全平台,而Uber则去满足一些更细分、更小众的需求。
去年8月Uber中国并入滴滴后,优步事业部就负责管理Uber中国APP,不过期间他们还孵化出“优享”业务,是面向年轻白领打造的产品,以平衡经济和舒适度为重点。
用优步事业部总经理汪莹来形容,优享相当于专车和快车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城市出行服务的“一等座”。她透露,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优享的单日订单峰值达到200万单。
汪莹表示,城市因素在优享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我们经过测算,其实只有25%的城市适合优享,包括当地的政策要求、乘客付费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综合。有的城市基本都是小型车,它不太适合做优享,因为乘客多付钱没有得到显著的变化;但有的城市高端车型比例很高,例如在北京和南京,优享有50%的机遇会跟专车一样的车型。”
但在车型、服务、价格等方面,不同产品间仍然存在差异化空间。“优享”产品希望为乘客提供舒适度与经济化相平衡的出行方案,该产品可以为用户进行再度细分化,从而进一步满足部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是滴滴对用户群体进行再细分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Uber在中国的重新复活。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当年滴滴和Uber中国激战期间,不少Uber的内部人士都认为产品应该瞄准白领市场,放弃低端的快车市场,不过在资本的助推下,Uber中国最终选择与滴滴正面交锋,从而错过了这一转型机会。
如今优享正式接入Uber,意味着其与滴滴之间将更多地进行差异化的协同。滴滴快捷出行事业群总经理陈汀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滴滴和Uber双品牌运营,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和用户权益上。“既然优步有独立的用户端,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权益体系。”
他表示,未来如果有更小众的需求,滴滴会考虑在优步里实现,比如英语专车等,“滴滴属于大众化出行平台,很难为小众需求提供服务。”在陈汀看来,滴滴对优享提供绝对支持,也非常看好其未来前景。“优享全职偏多,但是快车主要是兼职,两者就像天猫和淘宝的关系,属性不太一样。不过相信未来优享有望像天猫一样超过快车,成为出行的主要类型。”
而汪莹也表示,滴滴可以提供专车、豪华车等出行,比较符合具有复杂出行组合的用户,但优步针对的是单一出行需求的用户,相对来说优步APP更简洁。
激战新对手
虽然去年滴滴和Uber中国宣布合并后,国内的网约车的市场格局就基本确定,但随着网约车新政落地以及易到的出局,一些新玩家也在觊觎这片广阔的沃土,近期摩拜率先上线了网约车功能,与首约汽车和嘀嗒拼车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产品层面的打通。
除了摩拜,美团点评是另一个重要的新玩家。今年2岳14日,美团点评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引来各方的关注,王兴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网约车业务与美团点评“基于地理位置”的属性相关。
与此同时,美团点评近日放出大量有关“分时租赁共享汽车”职位,再加上美团租车已经在成都试点,这种种迹象显示王兴有意向大举进入移动出行领域。
这些新对手来势凶猛,正是瞄准了新政带来的机遇,但新政落地过后,左右网约车大战的不再是线上的流量入口,而是线下的车辆网络规模。由于新政对网约车的车型和司机户籍作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导致运力明显不如此前充足,而优享正是大部分为全职司机,能够更提供更加稳定的运力,这也被视作是滴滴还击对手的杀招之一。
“不管有多少入口,最后还是取决于用户能否叫到车,这个内部叫运营能力。现在供给端就那么多,并不是只要有流量的入口都可以打个车,并不是给司机大量的补贴让他们上路就完成工作,从线上下单到线下打车是非常系统的能力。”汪莹坦言不害怕竞争对手进场,理由是过去两年多优步团队累积的经验,“一个事情,不管新的市场还是旧的市场,你得知道它的关键点在哪里。别的领域经验他们可以借鉴,但是(移动出行)很不一样。”
不过,美团点评对新业务的态度非常谨慎。此前王慧文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网约车业务已经试点八个月,但美团点评仍未得出相关结论。近期他在内部信中也表示,一直以来美团点评有更多内部孵化探索不成功被关掉,包括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等近10个业务。
王慧文表示,判断一个新业务该关闭还是加大投入或者继续保持探索,取决于是否能以可行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未来的市场规模和既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价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出行的确符合上述条件,问题在于优享已经在南京狙击美团打车,接下来双方乃至多方的角力将不会在短期内结束。
原文来自:中国财经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今日中国"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今日中国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