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川大电子师生走进“科技城”绵阳,探寻“两弹一星”精神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60周年,为深入探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师生们于11月30日来到绵阳开展了一场生动鲜活的红色实践活动。

(一)感悟“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之精神,立科学报国之志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沿着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轨迹,从核能利用到核武器原理,再到激光武器等前沿领域的展示,无不展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先驱者们的英勇事迹与奉献精神。这里不仅见证了科学家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更体现了他们崇高的科学品格。

图为师生们于中物院科技馆前合影

这种精神,正是“两弹元勋”彭桓武先生所写下的“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的真实写照。集体的力量能够汇聚智慧,共同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断更新自我,则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锤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坚韧,铸不朽民族精魂

随后,带着对这段历史的深刻感悟和敬意,师生们来到了位于绵阳梓潼县的两弹城。1969年9月开始,中物院由青海向四川902基地搬迁。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数万名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日夜奋战,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图为师生们于两弹城前合影

步入两弹城博物馆展厅,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面对前苏联撤走专家后的严峻挑战,无数科技工作者顶风冒雪,以帐篷为家,以野菜充饥,却从未动摇过他们的决心。“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回响,成为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三)涵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之情操,承深厚家国情怀

在这些展览中,大家不仅亲眼见证了那些艰苦奋斗的场景,更深深刻感受到一个个触动人心故事背后所承载的家国情怀。邓稼先默默无闻地工作了28年,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倾注了全部心血,临终时仍念念不忘:“我们不能落后于人。”郭永怀在从青海试验基地返回北京的途中,不幸遭遇飞机失事,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同学们深受触动,深刻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真谛。这种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生动体现,是对过往英雄的颂歌,更是新时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图为师生们参观两弹城博物馆

值此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之际,站在邓稼先旧居前,同学们敬献献花,深深表达了对邓稼先的缅怀之情。随后,在申鑫老师的带领下,党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铿锵誓言回荡两弹城的上空,这不仅是对党员们自身信仰和初心的坚定,更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图为同学们向邓稼先敬献鲜花

图为申鑫老师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党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同学们纷纷表示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见义勇为的海军战士,光荣登上“中国好人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