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古韵,微帮相传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号召,深入挖掘基层历史文化资源,2023年8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微帮”电商网销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泾阳县博物馆参观调研。泾阳县博物馆副馆长魏世军热情的接待了志愿者们,一起参观了馆藏文物。
泾阳县博物馆位于泾阳县中心的文庙内,始建于宋元佑年间,先后历经多次天灾人祸,数次重建,延续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文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活动场所,儒家思想的传播地,也是文化教育发展之地。如今已成为了泾阳县著名的地标建筑。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泾阳县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从70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明清时期的鎏金佛像、瓷器,以及各个时期大量的铜镜等共九百余件,古籍善本一万八千余本。
随着参观的不断进行,讲解的不断深入,志愿者们被馆内众多精美而悠久的文物所吸引。
在铜鉴展区内,讲解员介绍了铜镜的历史意义,她介绍道:“铜镜在四千余年的历史中早已超越了日常照面修容的用途,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以铜为鉴”,“以史为鉴”,“破镜重圆”(鉴即铜镜),无一不反映了铜鉴早已深刻的融入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参观结束后,志愿者们聚在一起热烈探讨有关文物与文化推广传播的方式与方法,一致认为:只有让文物和文化搭上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快车道,用现代的方法讲好传统的故事,用现代的方式传播优秀的文化,才能让文物与文化更好的为更多人所知,才能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文明的薪火生生不息,永续传承。
合影后,魏世军副馆长专门交给了志愿者们一封亲笔信。信中提到:“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又在信中向志愿者们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志愿者们充分借助网络与数字化的力量,在互联网上积极宣传文物和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文物以全新的形式和形态活起来,以全新的方式助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此更好的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