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年轮,探寻红色根脉--八七纪念馆《老街里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5月18日上午热浪肆意,《老街里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以武汉市鄱阳街139号的八七纪念馆为圆心如火如荼展开,带领观众从老街读历史,领略红色文化与现代风景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本次活动参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抖音平台共同组织开展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文创新品推广周活动,通过湖北日报、新浪新闻客户端、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官方抖音号、“大江金岸”视频号、“青春江岸”视频号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观看量超700万人次。
访老街,感受城市里的红色血脉
八七纪念馆特邀三位江岸区红领巾小小文旅大使来到黎黄陂路历史街区,细数老街建筑的历史与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这条沉淀着厚重历史的老街硝烟已散,逐步成为武汉著名“慢生活”街区的代表,今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街道被绿荫环绕,建筑饱含异国风情。缓步走向八七纪念馆的途中,巧遇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90年庆。孩子们笔下的红色画作与憨态可掬的舞龙表演为这场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又增添了一分靓丽色彩。

馆长说,聆听国家级文物背后的故事
阳光下,由邓小平同志题字的“八七会议会址”牌匾鲜艳夺目。八七纪念馆序厅中,曾宪松馆长早已等候多时。“1927年夏,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秘书,在严重白色恐怖下筹备并参加了‘八七会议’……”一节生动形象的微党课给予观众一场视听盛宴,带观众穿越回风云激荡的1927,身临其境这场伟大的历史转折。

“1980年邓小平题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名”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背后,承载着先辈们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与执着的理想信念,至今仍旧不断激励着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展文创,在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
“我们的文创目前主要是分为两个系列……”八七纪念馆宣教部负责文创设计的工作人员将纪念馆内红色文创的设计思路娓娓道来,本次活动也几近尾声。

从红色资源中提取典型元素、凝练艺术形象,以设计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八七纪念馆设计开发的红色文创使纪念馆获评“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
据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场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少工委指导,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共青团江岸区委员会、江岸区文旅局主办,武汉市江岸区融媒体中心、江岸区图书馆、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协办的红色之旅,同时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的寻根之旅。红色文化是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之一。追忆红色岁月,挖掘、分享武汉城市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涵,鼓励城市居民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不断助力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是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作为武汉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的责任与使命。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