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擦亮 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融媒体记者叶列
本报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淮安政法系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找准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连接点和着力点,持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纲举目张,责任落实更有力。市委政法委切实肩负起全市政法工作领导机关的“第一责任”,将政法战线独特优势和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所需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共谋共促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法合力。创新推出政法机关服务企业23条公开承诺,着力推动法治护航发展、“法润淮商+”、“法润民企”等专项行动,通过挂图作战、对表施工,进一步激发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内在动力。聚焦企业合规、破产审判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领域和环节,制定完善配套制度文件36件,为破解涉企难题提供制度遵循。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进一步指导、引领、规范政法机关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
依法履职,发展环境更安全。坚定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法院系统全面履行审判职能,妥善审理好各类案件,审判质效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检察机关坚持审慎谦抑的理念,全力推进企业合规工作,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护航民企工作行稳致远;公安机关坚持抓治安整治、筑平安高地,保物流畅通、促经济发展,抓规范执法、树文明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下转A2版)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