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满乡村 阅读滋养心灵盱眙城乡群众“跑书房”成时尚
通讯员丁德昶刘青松
“没想到,在淮安书房、农家书屋看书、看报,还能收到书法家写的春联和‘福’字,很惊喜!”提起春节前在盱眙县马坝镇兴隆村农家书屋参加的活动,村民王仕方难掩喜悦。
古桑街道龙潭村村民陈继文在村头的农家书屋找到一本《碧根果种植技术》,赞不绝口:“农家书屋的书籍贴近农村、契合农民,我从中了解政策、学习知识,很有收获。”
近年来,盱眙县高度重视阅读阵地建设工作,特别是去年启动示范农家书屋和镇街淮安书房建设以来,全县13个镇街淮安书房、20%的农家书屋得到提档升级,跑书房“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书房、书屋悄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这里不仅是政策宣讲堂,还是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盱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青松说。
搭建文化阵地
建设“精神粮仓”
走进鲍集镇召五村农家书屋,书架整齐划一,图书陈列有序、种类齐全。“不仅有红色革命书籍、种养技术书籍,还有小朋友们爱看的各类故事书,是我们乡村文化的‘播音站’和享受生活的‘精神粮仓’。”该村村民孙延安说。
官滩镇霍山村不断加大对书房、书屋的投资力度,年前新配置图书1400余册,书屋总藏书量4000余册,并配备专(兼)职管理员,每周对外开放不少于5天、每月开放时间不低于30小时。据介绍,全县有170余处书屋补充更新了“四史”等书籍,以及张贤亮、韩开春、张小鹿等本土作家作品,共享阅读之美、共建书香都梁已成为共识。
丰富书房内涵
充实百姓生活
57岁的淮河镇明祖陵村村民朱学余阅读兴趣广泛,是村里农家书屋的常客。一次,他想要找一本《生态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但农家书屋没有,村图书管理员专门采购了一套。“我喜欢阅读农业科技类书籍,可以提升种植技术。”朱学余说。
“过去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建有书屋,有空我们都会去看书,很多养猪技术都是在那里学的。”官滩镇侍涧村富硒养殖场负责人贾厚余说。(下转A2版)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