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让“太平汪”旺起来——记淮阴区马头镇张庄镇村党总支书记沙海华

融媒体记者李蓉

说起淮阴区马头镇张庄镇村党总支书记沙海华,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自1997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经过22年的努力,沙海华和大家一起,让张庄镇村这个老百姓口中“两眼泪汪汪的太平汪”,逐渐兴旺起来。

村子发展好,全靠党的领导。张庄镇村是马头镇政府所在地,现有3个村民小组602户2102人,是我市4个少数民族村之一,也是淮阴区回民主要居住地。在沙海华看来,作为党总支书记,必须要抓好党建工作。“只有基层堡垒建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一定会增强。”沙海华说。工作中,沙海华始终坚持守初心、担使命,为了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重点配备了4名回族干部,占比57%,这些干部成为带领回汉群众共同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力军。去年以来,张庄镇村投资50万元改造提升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远教固定日学习等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汇聚了民心,张庄镇村连续7年被评为区“五星村”。

村子发展好,要靠产业引领。1978年高中毕业后,沙海华在砖瓦厂干过,办过山芋粉丝加工厂。沙海华想,马头镇牛羊养殖、屠宰有不小的市场,应该把马头的牛羊肉打入市场,彰显民族村的特色。他从银行贷款10万元,到外地购买牛羊,运到家中屠宰加工,销往市区各大市场。几年打拼,沙海华赚了30多万元,全家过上了好日子。1997年,富裕起来的沙海华回村参加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当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我发现要壮村富民,必须有产业来引领,有企业来牵头。”沙海华说。可是“太平汪”长期以“一麦一稻”为主,村民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苦于发展无门路、致富无财路。如何带动大家致富?2009年,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马头镇,台创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落户张庄镇村。沙海华带领大家围绕皇达花卉、台湾柿子园等台创园“龙头企业”进行配套招商,成功招引淮安台生源菌业有限公司、淮安液压电器、淮安宏鑫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并按照“老中青”三个类别向村内企业输送劳力300多人,让就近务工的村民既领到了土地租金,又获得了打工的收入。投资240万元建设的村办创业点——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30万元。“今年初,我们又招引淮安盖特科技有限公司和淮安羽韩时装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成投产后,村级‘造血’能力将越来越强。”沙海华说。

村子发展好,也看村容村貌。马头镇历史积淀深厚,韩信、漂母等名人的故事广为人知。走进马头,你会被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漫步街道,飞檐流角、亭台楼阁诉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沙海华带领大家,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利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铺设了长1320米、宽3.5米的沥青道路,家家门前通上了水泥路;新建2个停车场和2个临时停车点及居民休闲广场,修整河坡600米,安装路灯83盏,栽植观赏树木1200株,让村容村貌实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同时,投资20万元新建900米防渗渠道,对原三、四、五组四级路两旁118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9924,"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9/0708/8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