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商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叶红
本报讯今年以来,我市商务工作聚焦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加快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全市商务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1—10月份,到账外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0.75%,总量苏北第二。1—10月份,外贸进出口4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9.5亿元,同比增长9.5%,增幅全省第四、苏北第一。
外资质态不断提升。全市新设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13个,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4个、2个。新设欧美日韩投资项目20个,协议外资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3%和171.9%。
外贸外经稳定增长。我市组织近1000家企业和机构参加广交会、大阪展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培育外贸新增长点企业140户。新设境外投资企业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8604.7万美元,淮冶科技乌兹别克斯坦钢铁并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清河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5家共建园区被省通报奖励,获得省财政5000万元资金支持。7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全省排名再次实现全面进位,平均上升3.43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排名12,较上年前进1位。涟水、金湖开发区进入苏北省级开发区前十强。
口岸功能不断拓展。一类航空口岸运行良好,1—10月份,出入境旅客吞吐量7.45万人次,同比增长74.9%,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文明口岸”称号。淮安新港二类水路口岸已开通至上海、太仓、扬州、南京等外贸航线,完成货运吞吐量超10万TEU。
首届食博会成功举行。共吸引280家知名食品企业参展,现场参展参会10.35万人次,通过互联网观看8680.8万人次,意向合作金额26.2亿元,签约食品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156.8亿元,传播覆盖超3亿人次。10月31日,第二届食博会获中国贸促会批准同意。推动“世界美食之都”申创,积极争取省政府发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推荐淮安申创美食之都。
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推进淮安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认定15家“淮安老字号”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全年预计电商交易额650亿元,同比增长20%。引导各县区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设立特色馆,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类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