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昭通城“扫街到洗街”,从“骂声”中“走出来”的质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揭示一方人的精神面貌。昭通城终于告别“脏乱差”,从“骂声”中走出来,转为被“夸赞”的城市!

作为全市人民共享的“中心城市”,曾几何时,“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昭通人,出去见了世面,回来总是发泄心中的不满。如今好了,昭通城悄然变化,越变越清爽,令昭通人舒心,也令昭通人自豪!

昭通城从“扫街到洗街”的转变,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接轨”发出三点启示:首先,认识决定行动。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从我做起,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短短几年,昭通城的硬件设施“跨越式”的突飞猛进,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四通八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逐渐“长大”的昭通城,拓展到乡村,郊外“村中城”的景象令人欣喜,引领坝区集市改造升级,就连山区集市也焕然一新。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全市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要面子也要里子。人要脸,树要皮。有自尊才会有志向,有志向才会有动力。不甘落后的农家人在政府的引导下,把田园风光变成另一条增收渠道。山朝水朝不如人朝,村庄变农庄,吸引八方客,农产品成了抢手货,足不出户就能卖个好价钱。土地流转不再是新鲜事,既当农民也当工人的农家人,积极投入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从而纷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一批又一批打工者开阔了眼界,凭借拥有的资本和掌握的技术,坚定地回乡创业。他们把“自尊”融入创造中,引领家乡人跟着时代走,立足市场,抱团发力,共同致富。

再次,文化变精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点燃心中梦,家乡情结就转变为家乡文化,走“富民强国”之路就成了共同的精神追求。一位老农说,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不争气。他鼓励和支持儿孙们靠知识改变命运,四个儿女就有三个大学毕业,都考进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两个孙女也考进了大学的门。他最担心的是小儿子,叫小儿子学一门技术,尽快成家立业。这种文化转变为发展意识,成为一种上进精神,丰富了人们的头脑,并互相影响,催人奋进。

昭通城在变,昭通农村也在变,这种“变”经历了不少风雨,可谓来之不易。如今,家乡人办家乡事已蔚然成风。

昭通城从“扫街到洗街”的演变,的确是一个从“骂声”中“走出来”的质变,这个“质变”昭示着党和政府“变革”的决心和力度,也蕴藏着昭通人思想和行为的迫切跟进,才有了今天的“大变样”。这种“大变样”以“内容”为支撑,上下合力,讲速度,求实效,从各个侧面看都可圈可点,并以点带面,力透全市发展变化的成果!

作者:李云飞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昭通书画家作品义卖情暖特校孩子 下一篇:快看,昭通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时间地点出来啦!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484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1213/3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