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聚焦新理念 展现新作为

记者何渊

本报讯今年2月、6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运河沿线地区光荣使命。12月4日至5日,作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20余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近40名记者,首站聚焦淮安,采访我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的新气象新作为。

以文为魂。4日晚,记者们来到里运河畔,走进清江浦记忆馆、登上运河游船,畅想淮安当年的繁华盛景。清江浦记忆馆展示了明清以来600年清江浦城市发展,通过情景再现等表现手法,让记者们“穿越”时空,感受到昔日“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繁华。登上运河游船放眼望去,夜晚的清江浦流光溢彩。灯光勾勒出的飞檐斗拱、枕河人家,让记者们仿佛置身五百年前的繁华清江浦。游船驶过的清江大闸,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青砖石瓦的古老船闸默默地向记者们讲述当年“天下粮仓”背后的故事。江苏新闻广播记者王文欢告诉记者,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感在淮安得以很好地保存、传承了下来,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了淮安的深厚文化底蕴。

绿色发展。传统的渔家农屋,在蒋坝焕发出新活力。蒋坝在打造河工风情小镇的过程中,将传统观念中“土气”的农屋改造成了“时尚”的民宿。在这里,不仅可以住宿,更能够亲手操持土灶,感受渔家风情。实际上,像蒋坝这样将大运河的传统文化习俗搭上旅游的做法,淮安早已在尝试。计划投资260亿元的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就是淮安文旅项目的典型代表。年接待100万人次的清江浦景区就是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最佳注脚。除此以外,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等文旅项目为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新活力。淮安地方文史专家荀德麟认为,以休闲旅游为特色、运河文化为亮点的淮安文旅项目必将为淮安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开放包容。古老的大运河给淮安带来了什么?又该如何焕发新活力?采访中,不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建国教授表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之一。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形成了融南汇北、五湖四海的特点,也孕育了开放包容、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作为众多文化特质中的淮扬菜文化,也是淮安开放发展的桥梁纽带。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岱明说,淮扬菜融南汇北富有包容创新性,正在成为淮安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也是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张闪亮名片。当前,淮扬菜正在特色化、艺术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之中,我们要让淮扬菜走出淮安、走出国门,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采访过程中,记者们表示,作为当之无愧的“运河之都”,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既是淮安人民饮水思源、传承文脉的感情所系,更是淮安城市重现辉煌、加快振兴的重要路径。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在新闻稿件中写道:“古老的运河在‘运河之都’淮安,将重新展现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风华。”

上一篇:淮安生态文旅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下一篇:法制审核“淮安地税模式”在全省地税系统推广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7496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news/2017/1211/3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