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的共识:亚洲,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之源
伴随着椰风海韵和春雨,海滨小镇博鳌再次开启“博鳌时间”,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如约而至,数千名政商学界汇聚一堂,共商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大计。
本次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聚焦“发展与普惠”“治理与安全”“区域与全球”“当下与未来”四大议题,意在推动各方理性探讨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厘清怎样做才对自身长远有利,对世界整体有利。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确定性突出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希望通过年会的讨论,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开放的地区主义,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探寻确定性,促进世界各国团结合作。
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稳定性和确定性?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指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报告预计,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4.5%,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这意味着,2023年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的一大亮点,全球经济治理进入“亚洲时刻”。
博鳌之美图源:博鳌亚洲论坛官网
全球经济之困
步入2023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全球高通胀形势、高利率环境对金融市场稳定带来的冲击,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对全球宏观经济产生了中长期的深远影响。多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经济下行风险,世界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
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3年度报告——亚洲发展融资:政府社会共行动》指出,受被抑制需求释放消退、货币政策收紧、通胀上升、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延宕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全球产出可能长期低于新冠疫情前的增长路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在“世界经济展望”分论坛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凸显的背后,主要原因是趋势性因素以及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就趋势方面而言,赵辰昕指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家普遍认识到世界经济在做深度调整,世界的潜在增长率呈下移趋势。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9年间,世界经济平均每年的增速约为3.2%,低于此前10年,即1999年至2009年间3.5%的增速。近年来,这种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下行没有变化,且过去几年间,还叠加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因素。
而政策调整方面,赵辰昕指出,在疫情冲击、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针对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的情况,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天回头看,这些政策短期有效,似乎一段时间稳住了经济,但也带来了推高通货膨胀的副作用。”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图源:博鳌亚洲论坛官网
《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上调但仍相对疲弱,全球通胀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由此来看,全球高通胀有望在今年得到缓解。
“6.6%的通胀仍然是高企的,所以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压力还是很大。不过,随着全球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整体而言对于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还是充满信心。”赵辰昕说道。
那么,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各大经济体该如何克服危机,把握机遇?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亚洲经济整体复苏步伐加快,成为全球可以依靠的增长动力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2023年,亚洲依然是增长动力源,中国和印度将会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半,但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合作、团结犹如灯塔,指引着全球经济破浪前行、克服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副主席曾培炎亦表示,亚洲各国要继续开展广泛合作,携手共进,引领全球经济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报告》预计,2023年亚洲经济体加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5%,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显示,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就将贡献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地区的产出就会增加约0.3%。
与此同时,该报告还认为,亚洲经济体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深度参与全球货币金融治理,深化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不遗余力投入减贫事业,强化开发性融资助推全球发展治理进程。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领域,亚洲发挥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
中国之治
疫情三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4.5%的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亚洲,亚洲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中国,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国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服务业明显回升,市场销售由降转增,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中国前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保持总体稳定,与国际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更为乐观,今年1月,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从去年10月预测的2.7%上调至2.9%,同时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4.4%调高至5.2%。
这也表明,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加快回暖,无疑对稳定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与此同时,在与会嘉宾看来,中国以新发展理念助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也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和信心。
据了解,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全球及亚太经济信心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企业计划在2023年将中国列为重点业务拓展地区,而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最受投资者青睐。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介绍,中国已建成规模较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千兆城市以及算力网络的建设,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好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图源:博鳌亚洲论坛官网
纵观全球,近年来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订餐等需求激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相结合,催生更多消费新业态。而中国也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也介绍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她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占据中国GDP的半壁江山。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科技图源:图虫创意
致力于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世界贡献亚洲力量,下一步中国经济该怎么走?与会嘉宾看来,中国乃至亚洲在“一带一路”、制度型开放、亚洲区域合作等方面依然蕴含着重要机遇。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除此之外,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设施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中欧班列开辟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今年前2个月,中欧班列共开行2698列、28.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8%、18%,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此看来,以“开放”为底色与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在造福沿线各国民众,也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不竭动力。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