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2年国家账本:7成支出用于民生,教育占比15.1%
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每一年,这个体现国家的发展方向与经济走向的“国家账本”都备受关注。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审查。这份“账本”记载着去年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今年财政资金会往什么领域花。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财政政策的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48亿元,为预算的96.9%,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17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6.1%。
收入20万亿元,支出26万亿元
《报告》显示,去年的财政收入约为20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约为16.6亿元,下降3.5%;非税收入约3.7亿元,增长24.4%,主要是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增加较多。
财政收入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收入总量约为22.8万亿元。
支出方面,《报告》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26万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支出总量约为26万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赤字(支出与收入的差额)约3.4万亿元,与预算持平。
从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出来看,报告显示,2022年,去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9.5万亿元,支出13.3万亿元。
2022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来源:《报告》
财政部介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万亿元,下降2.1%。加上转移支付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0万亿元,支出22.5万亿元,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另外,《报告》指出,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为7.8万亿元,下降20.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万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约为7.3万亿元,财政补贴收入约为2.4万亿元;支出约为9.1万亿元,当年收支结余约1万亿元,年末滚存结余约11万亿元。
《报告》表示,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税费支持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来源:《报告》
“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长期从事财税领域教学与研究,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经济增长越快,税收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反之,减税降费会增加市场主体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政府需要收多少税才符合实际,需要把握一个度。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财政部门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林江认为,从目前来看,减税降费更多是延续前几年的政策惯性,其效果需要进一步衡量。单纯给市场主体减税,是否能够让市场主体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并非用于储蓄,则要看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的信心。
另外,由于中国以间接税为主体,减税更多在增值税这一环节发生,实际税负人未必是减税降费政策的受益者。因此,林江认为,应从改革税制这一角度入手,增加直接税比重,让减税降费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这也体现在2022年的财政支出方面,2022年,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助力地方特别是县区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从支出结构来看,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26万亿元支出中,比例较高的集中在民生领域,分别是:教育支出占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卫生健康支出8.7%,农林水支出8.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城乡社区支出7.4%。
202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来源:《报告》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加,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2023年,将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入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主要措施包括,用好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的矛盾。
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等。
“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主要有三大方面,比例最高的就是民生领域支出,这一部分支出通常有法律规定的要求,雷打不动,是不能压减的领域。”林江表示,另两部分支出则是关系经济发展的产业支出,以及建设型支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从支出结构看,这两部分支出的内容和涉及的比例分别是:科学技术支出3.8%,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8%,交通运输支出4.6%。
加力提效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就成为贯穿今年的财政主旋律。
财政部部长刘昆对此有专门解读:“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从“加力”来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举措:一是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财政部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
2022年转移支付相关情况来源:《报告》
这也影响到今年的具体数据。报告显示,今年预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0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11.7万亿元,增长7.6%。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约27.5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5.6%,今年安排全国财政赤字约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万亿元,通过发行国债弥补。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2022年持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
今年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约10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
林江认为,从财政理论看,财政资金可以引导民间资金的效果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政府投资有助于经济大环境改善,提振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信心。目前想发展经济,全部靠民间投资拉动不现实,政府在某些时候要唱‘主角’,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等方面,财政资金都可以起到效果。”
同时,财政部强调,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财政资金虽然有放大和引导效应,但效应有多大,和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讲,经济发展越好,财政资金的效益越好。在目前的状态下,要密切关注财政支出的实施效果,同时要保证加大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地方财政风险可控。”林江说到。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