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产业 > 正文

商誉减值风险一直在明处 "黑天鹅"不背锅

(原标题:黑天鹅不背商誉爆雷的锅)

《红周刊》特约作者胡东辉

趁着现在行情还不错,正好谈谈商誉减值爆雷是不是黑天鹅的问题。行情好的时候这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投资者的情绪都比较亢奋,不像春节前,大家闻商誉减值色变,现在谈这个问题不会影响行情,也不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可以放开来谈。

能够预知的都不是黑天鹅

商誉减值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从今年初开始这个问题突然显得特别严重,频频爆雷,有人就说这是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这个词汇大家现在都很熟悉了,用不着再解释了,可是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黑天鹅的本意是不可预知,在人类发现黑天鹅之前,人们以为天鹅都是白的,没想到还有黑天鹅,所以黑天鹅事件有颠覆原有认知的含义。不过黑天鹅仍然是稀奇的,如果黑天鹅像白天鹅一样多,那就不会有黑天鹅事件这个词了。为什么没有白天鹅事件呢?因为常见现象是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凡是能够预知的风险都不是黑天鹅事件,更不会有什么黑天鹅群。商誉减值风险一直在明处,早在一年多前就有人撰文提醒投资者要注意商誉减值风险,只是投资者过去没把这当回事。一个早就被发现的风险源,怎么还能说是黑天鹅事件呢?对风险源视若无睹,掉以轻心,当风险来临时措手不及,却说这是防不胜防的黑天鹅事件,这不过是一种托词,因为黑天鹅事件是不可抗力,这可以自我原谅。其实商誉减值风险是躲得过去的,投资者只要用一点心,对那些进行过并购重组的公司稍做分析,看看被并购的标的资产盈利能力是否符合预期,就可以发现哪些公司可能会出现商誉减值。如果投资者主动规避这些公司,哪还有什么黑天鹅事件呢?

可以预防的也不是黑天鹅

过去商誉减值风险没有成为大问题,是因为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测试的调节空间比较大,这个问题没有集中爆发。今年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提出对商誉会计处理办法调整的最新提议,支持“商誉摊销”,而非现有的“商誉减值测试”。但仅仅过了几天便澄清说,上述观点仅是咨询委员们针对有关会议文件发表的专家研讨意见,商誉会计处理仍按现行要求执行。虽然一切照旧,但这个插曲好比是一声惊雷,惊醒了存在巨额商誉减值问题的上市公司,使这些公司产生了危机感。一旦按照商誉摊销处理,上市公司自由裁量空间大大减小,有些公司可能将面临连年亏损的困境,因此都想抢在新办法出来之前把商誉减值一步到位减记到零。

当一大批公司都集中处置商誉减值时,而且都是几亿几十亿的亏损,这就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能不能算是黑天鹅事件呢?不能算,因为这仍然是可以预知的,首先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是知情的。对实控人来说,公司一亏到底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一个重大决策,在公司内部需要评估和讨论,这就不符合黑天鹅事件的特征,黑天鹅事件怎么能人为有意识地制造出来呢?对其他投资人来说,虽然事先并不知情,但当看到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最新提议时,就应该引起警惕,尽量规避这些存在巨额商誉的公司,不立危墙之下。应该预防而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放任风险发生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这根本就不是黑天鹅事件。

忽视的风险更不是黑天鹅

同样,当市场行情起来后,投资者都被行情所吸引而忽略了原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甚至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反过来把巨亏当成利好来炒,等到行情冷下来以后才发现问题依旧,这就更不是黑天鹅事件了。比如春节前还被称为黑天鹅事件的商誉减值巨亏股,春节后却成为“香饽饽”被炒上了天。如华映科技春节前预告巨亏37亿元至55亿元,节后股价翻倍上涨。这就是把利空当成利多来炒。相反一些业绩不错的个股节后涨幅却很小,有的甚至还下跌。这哪还有什么黑天鹅的影子?黑天鹅变成了白天鹅,分明是颠倒黑白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些投资者认为,利空出尽变利好,去年巨亏的公司今年就会盈利了。他们没有想明白的是,巨亏并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资产损失,今年盈利了又怎样?能弥补这么大的亏损吗?很可能以后多少年的盈利都补不回来损失的资产,这怎么可能变成利好呢?所以,别说什么黑天鹅事件,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找的,根本就不关黑天鹅什么事。

标签: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阅读榜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
              {"remain":4998839,"success":1}http://www.chinatodayclub.com/finance/2019/0224/66210.html